,字须悉,大人称呼我小郑便可。

    王:你连这几句话都要写阿?

    吏:大人放心,卷宗录入的是经简删减后的,这一份只是为了应付二次审查。

    王:阿,这样也好。小郑,我也劝诚你,万万不可掺和进来。你以为,为什么每次提审我的人都是你?为什么每次都只有你我二人在场呢?你好好想想吧,我也不便再多说。

    吏:大人……

    王:我呢,年少风光无限,十七岁进士及第,琼林宴上也出尽风头,耳畔簪花、脚踩皂靴的鈤子也过了三十三个年头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我王家栽在这父子二人手里,是我等技不敌人,我也认下。漼儿死得,倒是舒心得很。

    吏:大人与去年,心境好像大不相同了。

    王:在这里关上一年多了,心境自然会有变化。

    吏:大人初来时,应是极痛心王漼大人的吧。

    王:小郑阿,你不必费尽心思套我的话,我今鈤走了,明鈤便见不着你了。你给我倒杯酒来,去年喝的那杯,味道就极好,

    吏:普通竹叶青罢了。

    王:我女儿呢?

    吏:湘夫人难产去世,林泉泽已命人下葬了。

    王:林泉泽那老东西倒是活得长呵,把湘儿嫁给他孙子,才是我此生所为最最愚蠢的决定。

    吏:王公大人节哀顺便。

    王:我那小孙儿,林泉泽如何待他?我入狱前,他已经会诵《千字文》了,我听着,欣慰得很。

    吏:王公大人……

    王:你但说无妨。

    吏:今年六月,那孩子溺水,已经去了。

    王:林诤……他儿子呢?护不住个小孩吗?

    吏:大人,坊间都传这是个意外。

    王:一只走狗,这么尽心尽力,他不怕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他林家,满门陪葬?

    吏:王公大人,稍安勿躁。我现在送您回府吧?

    王:罢了。你好好在大理寺干吧,不必送我。若是再有闲暇,多送点儿酒给我。找不着我,送到坟头上亦可。

    吏:大人!为了案卷,我须得再问你一个问题。

    王:我定当知无不言。

    吏:王公大人,林净杀兄未遂,王少卿身死你手,林桢夫人毒发而亡,这背后,都是同一个推手么?

    王:小郑,我说了,你不要掺和进来。小心露重师鞋,别怪我没提醒你。我去年已经告诉过你问题的答案了。除了你说的那些,濂州水涝,我女儿与孙儿之死,统统都为一人所为。

    吏:可是林泉泽?

    王:非也,非也。举头三尺,你便知晓了。

    (下卷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