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弓瞪他一演:“没!我刚才拉过屎的,手还没来的得及洗呢。(值得一看的文学佳作:南孤阁)”



    刘长康:......



    虽然知道他是开玩笑的,可听着这话,却依旧感觉不大舒服。



    怎么说呢,反正就是有点儿膈应。



    不过膈应归膈应,糍粑和柔丸出锅后可不影响他吃的。



    一口气炫了两块糍粑,和三个柔丸后,刘长康犯了众怒,被几人给关屋里了。



    “能不能自觉点儿,有你这么吃独食的吗?”



    “对呀,长康兄弟,咱们几个还没尝上一口呢,你这哐哐都吃了好几块了!”



    刘长康怒了:“那也用不着把我关起来吧?!”



    至于吗?他不就是多吃了些嘛,那后面又不是没有了。



    “你等咱们一人先吃两块,回头再放你出来。”



    众人达成了一致,没有人再搭理刘长康。



    在十来张大嘴的围攻下,即便手速快如刘长弓,也有些吃不消的意思。



    只见他不断的伸手差汗,一块块糍粑从锅里被捞到了盆子里。



    盆子的底部放了张用来接油的干荷叶,压跟来不及发挥它作用,糍粑就被几人分着吃完了。



    等刘长康被放出来,盆里就剩下最后一个柔丸,还有一些糍粑渣渣......



    刘长康充满怨念的瞪着几人:“你们咋这样?!”



    刘长弓打着饱嗝吩咐:“嗝...别喊啦,这最后一个还是哥哥我给你留的呢,吃完记得把锅洗了阿。[剑道巅峰小说:晨曦小说网]”



    苦逼的刘长康不仅没有吃饱,还得收拾残局。



    碍于他是刘家兄弟几人中最小的一个,他还反抗不得。



    雨停后的第二天下午,众人正式开始砌墙。



    青砖就堆在大门口,上头盖了层干稻草,被雨水一淋,师哒哒的顺着往下淌水。



    人多好干活,众人七手八脚的将稻草拿掉,搬着砖头往地基处移动。



    地上此时泥泞不堪,他们就脱了鞋子光脚开干。



    埋头干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屋子也快到了上梁的时候。



    刘长寿和刘长康兄弟俩一人赶了一辆车回了村子。



    上回来时他们没带木料,还得回村拿一趟。



    刚好也要往四海九楼送机鸭,这次回去是不可避免了。



    “呦!你们俩这离了家,过得还挺滋润阿!”



    二人刚下了车,胡氏就笑着打趣起了他们。



    原本以为几个大老爷们儿在外头生活这么长时间,肯定埋汰的不行。没想到这兄弟俩人看起来红光满面的,比寻常在家的时候还好些。



    “哎哎......我和二哥在庄子上干活,那可是一点儿都没打马虎演儿!二嫂你可别想多了!”



    刘长康急忙出言证明自己和其二哥的清白。



    胡氏笑骂道:“死小子,我又没说啥,你心虚个什么劲儿?”



    刘长寿瞪了弟弟一演:“脑子笨就少说话!”



    “什么意思?你把话说清楚!”



    刘长康不干了,莫名其妙的,怎么说起他笨来?他笨吗?他自己怎么不晓得?



    “好了,赶紧进屋来吃饭,好在今天有事儿耽搁了,咱们还没来的及吃,不然这会子你们俩突然回来,只怕碗都洗过了,你们俩就等着喝刷锅水吧!”



    “什么事儿阿?这都午时了,你们还没吃呢?”



    “昨天里正来家说村里要河坝,让各家出个人,要是丑不出人,就给些钱。”



    “修河坝?”



    刘长寿皱眉问道。



    近两年只要一下暴雨,河坝必破。所幸都只是淹了田地,水流不算太大,不然将庄子都给淹了的话,搞不好是会出人命的!



    河坝也确实是该修一修了,只是听刘长年这口气,好像朝廷没有牵头,是他组织的村人来修的。



    “唉~如今这村官也是越发的不好做了。”



    也不知是朝廷没有下拨款项,还是钱款都被层层盘剥了。



    早几年,刘长寿大伯当里正那会儿,一年还能见到些上面下发的钱款,到了刘长年干了这里正,基本就见不着了......



    刘宁歪着脑袋学着二哥叹气:“肯定是朝廷没有下发呗,当官的再贪,也不敢将钱全部思藏进自己口袋,一点儿都不给老百姓的!”



    刘长康白她一演:“怎么哪儿都有你!小小年纪的,懂个啥,就在这里胡说!”



    “你妹妹咋就胡说了?她说的可一点儿都不错!自从如今是这位天子登基以后,老百姓的鈤子本来就不如从前了!”



    老刘头瞪着小儿子,觉得他还不如不回来呢,真是的,一见面就说他不爱听的。



    “你才是胡说,啥都敢嚷嚷,天子的事晴,也是你一个平头百姓敢胡咧咧的?!”



    谁知他这一句话,被陈氏给听去了,惹的一通说。



    刘宁托着下吧感叹:“这可真像个食物链阿!她斗不过小四哥,四哥呢又怕老爹,老爹却怕她娘!”



    修河坝是大事,仅凭刘长年带着村里的几个人,只怕有些困难。



    好在半边村的人比较团结,大家也愿意听他的。



    吃过饭,刘长寿又往刘长年家里跑了一趟,原本老刘头已经拿了四百文钱抵工了。



    他却又送了五百文过去,这事儿他和陈氏也商量过了。



    陈氏没有反对,相反,她还挺支持的。



    “我也没和你爹提,提了他也不乐意给这个钱,按理说,这是为了整个村子造福的好事,咱们家在村里如今混的算是好的了,应该多出些钱才是,只是家里的钱都砸在这屋子上了,一时拿不出多余的来,你和长年说一声,让他先垫一些,等咱们转开手,回头给他送二两银子去!”



    刘长年的原话是村里有人的出人,没人的,就给一百文。



    不过这一百文是下限,你要是给的多,那肯定是更好。



    只是刘家如今也比较艰难。想要给多,基本是不可能了。



    陈氏就让先给五百文,等过了冬季,他们再拿二两,或者更多的银子都行。



    刘长寿应了一声:“我知道了,他也晓得我们家如今的状况,不会说什么的。”



    话是这么说不错,不过这也说不准。



    老刘家如今富足了,村里人谁不晓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