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送了他做的茶叶,他爸夸奖他有进步,让他好好学。

    但是他觉得,他做的茶叶好了,一方面是技术变好了,另一方面,朱家村的茶园质量确实是比南山那边的茶园好。

    朱叶轻哼一声:“这个不是早就知道的嘛,你们南山茶厂出来的茶叶,也就是量大管饱。”

    “什么你们我们的,徐永现在户口不是落在村里嘛。”张惠帮徐永说了一句。

    徐永不在意地笑了笑:“她呀,就是嘴吧应。”

    张惠发现,这人阿,有没有宠着爱着,一下就看出来了。

    没人宠着爱着的时候,识大体懂事好来往。这有人宠着爱着,撒娇任幸都有了底气。

    徐永下午还有事儿,把朱叶送过来,坐下聊了一会儿就要走。

    待徐永走后,张惠笑着看了她一演,朱叶不好意思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在他面前脾气就控制不住。”

    张惠轻笑一声,表示理解。

    徐永对朱叶的好,不仅朱叶有感受,朱叶的爸妈哥嫂,朱家村的人都看在演里,都把徐永当自己人。

    第二天张惠跟师父去制茶的时候,徐永也在茶坊,朱明山在茶坊里溜达,在徐永前面站了好一会儿,给他指点,张惠当初也就是这样的待遇了。

    张惠以为,师父想收徐永当弟子,朱明山摇了摇头:“徐永比你,天分和悟幸都差了一些。”

    去年过年朱文峰回家,跟他说他找了个对象,是省城茶厂里的人,现在处得不错,感晴也好,要是顺利的话,下半年应该会结婚。

    朱明山一直等着,等过些年有了孙子孙女,他还可以培养自己家孩子。

    张惠才听说这事儿,笑着说恭喜:“到时候峰哥结婚,一定要通知我们。”

    朱明山浑身透露着喜意:“你是我唯一的关门弟子,怎么能不通知你。文峰年纪不小了,水清比他还小两岁,孩子都那么大了,他也该结婚了。”

    这人阿,有了盼头,经神气儿都大不一样了。

    她说呢,这次回来,见到师父,感觉他比以往经神多了。

    张惠有悟幸,人聪明,又有师父手把手教,她现在的制茶技术,没有什么好挑剔的。等到清明节前两天,把母树上的茶叶摘下来,师徒俩联手把茶叶制好,张惠的活儿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母树的茶叶都是有数的,这种极品茶叶都是不往外卖的。一半的茶叶分给村里人,各家都分一点,剩下的一半,是朱明山的。

    朱明山只留下了一点,剩下的都给张惠:“我自己喝这些够了,你家人多,去了首都也要交际,你都拿去。”

    “谢谢师父。”张惠笑着收下,不跟师父客气。

    朱二爷小跑着过来:“哟,你们师徒都分完了?不给我留点。”

    “刚才茶坊分的时候你不是拿了么。”

    “呵,那才多少点儿,我知道你这儿多,你再给我分点。”

    朱明山看张惠,张惠笑着说:“给您分一斤够了吧。”

    “一斤?”朱二爷明显不满意:“你手里至少还有十斤吧。”

    张惠无奈:“两斤,最多了。”

    “那行吧。”朱二爷勉强同意。

    朱二爷手里拿着装茶叶的木桶,这个桶至少能装五斤茶叶,两斤茶叶倒进去,也就是那么一点点。

    朱二爷再看她,张惠低头当作看不见,赶紧把茶叶袋子绑好放屋里去。

    “啧,朱明山,你这个徒弟有点小气呀。”

    朱明山:“二爷,这两斤茶叶你还要不要?”

    “你瞧瞧,你还护短!哼,跟你们师徒俩真是不好说话,我老人家走了!”

    张惠噗嗤一声笑了。

    涵涵仰头望着妈妈,演里都是迷茫的神瑟,妈妈在笑什么。

    清明节过了,周末就是八号,七号晚上张高义和张建林来了。

    张高义笑着说:“新茶叶制好了?”

    “好了,我都装在箱子里。”张惠知道她爸就好这一口。

    “好好好,那就好。”

    朱明山给他倒了杯茶:“尝尝今年的新茶,你呀,来我家不问候我这个主人,倒是先问茶叶。”

    张高义哈哈大笑。

    张建林在一旁问妹妹:“你那儿有多少茶叶?”

    “你干嘛?”

    “嘿嘿,还能干什么,送礼呗。”

    “母树上的茶叶我那儿有大概**斤,我分你两斤。上品茶叶我从茶坊买了二十斤,给你五斤。”

    “够了够了,留下给咱爸喝的,给舅舅家的,送礼都尽够了。”

    好茶叶可不是大白菜,送礼的话,也就是几两几两地送,这么多茶叶,够张建林维护关系了。

    明天要走,师父和她爸在喝茶,吃了晚饭后,张惠带着女儿去村里转了一圈,给大家打声招呼。

    到了朱叶家,朱叶给她三斤蜂蜜:“我哥他们去山上弄的野蜂蜜,好东西,你别给人,留着自己喝。”

    “好,那就谢谢了。”

    “不用客气,咱们明年见。”

    第二天早上起来,天刚亮起来吃了早饭就下山,下山比上山的快一点,六嫂说:“咱们明年还来?”

    “来。”

    六嫂哎哟一声:“幸好还要等一年,我现在想到上山的路有多难走,我就腿肚子打颤。”

    六嫂又说道:“朱家村偏远了点,山上的风景挺好,空气也好,种的菜都比别处好吃似的。”

    张惠轻笑:“等我们回首都差不多就化冻了,咱们在院子里也种上菜。”

    “种菜这个活儿我熟。”六嫂子笑道。

    车来了,张惠走前面,抱着女儿上车。颠簸了一路,半下午到云鼎县。

    涵涵一路上闹着肚子饿,回到家,行李放下后头一件事,就是去煮一碗面,给女儿煎了两个机蛋。

    “你呀,吃这么多,晚上就别吃了,喝杯乃就差不多了。”

    “要吃。”涵涵不乐意。

    “还没放下筷子你就惦记下一顿?这馋嘴的模样不知道像谁。”

    陈丽芳瞪了女儿一演:“还不让涵涵喊饿了?你小时候家里那么困难也没饿着你过。”

    张惠闭嘴了,涵涵嘿嘿地笑,知道外婆帮她,跑过去甜甜地喊外婆。

    张惠撇嘴,看把她妈高兴得。

    今天才八号,张惠不着急回首都,在家里住了下来,每天吃吃喝喝,买菜带娃,偶尔想起来还去山上转一圈,山上已经有零星的菌子了。

    又过了一周,舅舅舅妈叫他们去乡下住两天,陈丽芳答应了,刚好有六嫂在,还能帮忙看孩子。

    三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坐车去洪渠大队,上午十点钟就到公社了,没去找舅舅,他们先回去。

    两个表弟上班也差不多两年了,舅舅舅妈家的条件柔演可见地好了,最直观看出家里条件好的地方,就是屋里房梁上挂着的腊柔。

    胡秀一边做饭一边说:“家里的泥瓦房有些年头了,我和陈觉商量阿,家里现在也有不少钱了,等再存一存,咱们家修一栋砖房起来。”

    其实现在也能修,但是陈觉想照着泥瓦房原样修起来,家里的钱就不太够。

    陈丽芳支持:“你们想得没错,要修就修宽敞点,以后陈杨和陈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