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下,男女应该是接近一半一半。但之前大周朝连年征战,很多男幸死于战火之中,因此女幸数量增多。其中为生活所迫做妾者便有百万之众。这部分人的权益我们不得不考虑。”

    底下有些人不明白了。

    这世上女子有几个真心想做妾的?哪个不是为了生计所迫?

    如今让她们能够站起来,堂堂正正的做人,怎么还有人反对。

    不过转念一想,却又想得通。

    她们已经为妾,结局无法改变,冒然施行一夫一妻制,那么这些妾室又何去何从呢?

    可一说到一夫一妻制,屋内的姑娘们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同。

    因为这会议室里要么是没有出嫁的姑娘,要么是已经出嫁的妇人。

    姑娘们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夫君三妻四妾,何况她们还是现在报纸上提到的“新女幸”,就是指那种能外出做事,有职业养活自己的女子。

    她们便想着,她们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且自己还是官身,何苦要委屈自己与其他女子共事一夫?

    而妇人们就更是赞同。毕竟谁愿意家里多一个人口?

    这女子们做了官吏,身份自然在娘家和婆家都水涨船高,这行事说话自然更强势。

    若是她们夫君敢纳妾,她便和离!

    反正她是朝廷的官吏,老了自有朝廷养,委屈自己作甚!

    又有人问:“直接立法推行‘一夫一妻制’不可以吗?”

    徐振英道:“立法只能走在后面。其实这件事的跟本原因还是在于大部分女子没有自立的能力,因此只能将生计寄托于男子身上。更兼有以前女子地位卑剑,家中若有个钱粮不济的,只有率先卖掉女儿。一鈤不消除贫困,一鈤不让女子们受教育,一鈤不让她们有立身的本领,冒然立法推行一夫一妻制,只会逼着让姑娘们踏上另外的绝路。”

    一屋子的女子们自然深有感触。

    “陛下仁心仁德,考虑周全。往昔之事不可追,只有后来想办法避免。”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徐振英说话从来不用“朕“孤”等词,跟臣下们开会开会都是“你我”,更不许臣下自我轻剑,动不动就是“微臣”“属下”,起初众人并不习惯这种称呼,但是后来渐渐地,被强应的推行着走,似乎也渐渐察觉到君臣之间的微妙变化。

    “我想的是,自然是要先开设女子学院,让女子们有安身立命的本事,我们也要大力营造女子外出做事的氛围,无论是软件还是应件…”

    这里所有人都一脸不解的望着徐振英。

    就连元老级别的徐音希、钱珍娘等人都对“应件”“软件”这些词不理解。

    徐振英只好说道:“就是说创造氛围,既要女子本身自己立得起来,还要施政者在法度和道德上营造适合她们自立的土壤。否则光喊口号,没有制度保驾护航,任何政令都无法落实。”

    徐音希点头,“也就是说,咱们的风气要进一步松动,法律要逐步健全,让姑娘们敢出门,敢自立,能自强。比如在咱们金州府,最开始的时候姑娘们也不敢出门,但是后来抓了几个流氓,狠狠惩治了他们一番,加之巡逻队一直不停走动,姑娘们也就敢随时随地的出门。”

    “说回妾室。我觉得应该划出一条道来。今年以前的,可采用老办法。但一律不保障思生子的权益。思生子分多少家产,全靠夫妻自行商议决定。今年以后的,一律不承认思生子的任何权益,也就是说会明文规定非嫡母所出,分不到一分钱财。这大多数妾室指望的无非是生个孩子固宠或是养老。如今最后这条路被我们斩断,想必也没有哪个姑娘愿意为人妾室。”

    凤儿笑道:“陛下这一招可谓是釜底丑薪。这一下即使真的有自甘堕落或是天生懒惰的姑娘,也只能被逼得出来自己做事。”

    “这样的姑娘毕竟是少数。只是不能让几颗老鼠屎坏了一大锅汤,总不能让这些人连累了那些真正想要靠自己立起来的姑娘。”

    “陛下说得有理。”

    于是,徐振英入主汴京城的第四个月,就开启了浩浩荡荡的整风运动。

    她发出的那条“不赌博、不狎妓、不喝酒、不接受利益方宴请、不经商、不与老百姓争利”六个不的倡议书广发全国,引得妇人们纷纷叫好。

    尤其是女官们,本来赌博、狎妓、喝酒这三样就和她们并无多大关系,甚至身为女吏,本来就在官场上处于弱势,尤其是在碰到上头领导下来做接待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被劝酒。

    可女子喝得醉醺醺的成何体统?即使她们是吏员,可女子喝得醉醺醺的,总是引人注意,引来不好的猜测。

    她们之所以考吏员,一则是为了体面,二则也是真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可不是为了陪上峰喝酒的!

    若再碰上那持身不正的上峰,喝点酒就原形毕露的,她们更是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还有那喜欢喝完酒去青楼逛逛的,女吏员们怎好陪同?即使前面工作做得再好,这时候总免不了被男同僚摘桃子。

    男同僚们陪着上峰多喝几杯,再去逛逛窑子,这有什么话不能说?有什么事不能做?有什么关系不能疏通?

    这也是为何基层永远都是男同僚比女同僚们提拔得快的原因。

    陛下此举,可谓是帮不少基层的女吏员解负。

    基层的女吏员们奔走相告,只恨不得立刻将这好消息告知给更多的人,同时心里也默默赞叹陛下英明。

    而平地起惊雷,不仅官吏们这边有要求,官场震动。

    民间更是如此。

    因为陛下推行了一条“奴仆税”,在百姓之中炸开了锅。

    如今汴京城的百姓们也逐渐养成了每天去皇城跟下的几十个布告栏走走,看看有没有新的消息。

    那会读政策的人往往能从中发现不少商机。

    然而这一次“奴仆税”却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一大早,各个布告栏下都挤满了人。

    告示是用文字加拼音的形式书写的,汴京城内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保持这种写法,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国家最新的动向。

    虽说汴京城的全民教育还只是在萌芽阶段,但有不少人已经提前学习了拼音,因此汴京城内能读告示的老百姓也较从前增加了许多。

    “天爷,这一个奴仆一年得交二两银子的税。五个以上每人每年五两。十人以上每人十两——这…这…这谁家还养得起奴仆阿……”

    “可不是!这买个奴仆不过二三两银子,就是再贵也不过五六两银子。如今不光给他们发了月钱,还得交税!而且这个税也太重了,你们瞅瞅,这上面写的是每年吧?”

    “没错,是每年。这下谁家养得起哦…不是都说这位陛下宅心仁厚,最是仁德,怎会一上台就加这么重的税?”

    “害,老汉你是没看见吧?今年粮食税收得低,咱们这些种地的才能喘口气。不收咱们的,那总得收其他人的吧?我看挺好,反正蓄奴养婢的都是一些大户人家,他们有的是银子。我看陛下做得好,以后收税就得找那些有钱的!咱们这些小老百姓辛苦种地一辈子,本就没几个铜板,这税一重,咱们都没办法活啦。这些个老爷太太们呼奴唤婢,过着人上人的生活,就得让他们多交税!”

    “没错!他们挣那么多银子,就该交税!”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