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试首场经义题中规中矩,楚枫轻松应对。
第二场策论题目是论治河安民之策。
听见这个题目,所有考生微微低头思索。
“这个题目看似宏大,但细旧之下暗含陷阱,极易流于空谈或触及敏感,如指责前朝工程失误。”
楚枫立刻领悟,紧扣题目要求,结合府试经验与方举人教导,以扎实史料为基础,率先作答。
“学生以为治河安民之策,宜从三端着手:其一,分段治理,因势设策。黄河流域地形多变,自上游至下游……
“其二,疏堵结合,缓急相济。凡水之幸,能泄则安,壅之则溃……”
“其三,民夫优抚,聚力为功……”
楚枫逐一提出了务实且不越界的方案,文风平实严谨,将“藏锋”贯彻到底。
听着他的回答,监考官略有些惊讶地看着他。
对比起府试,这孩子的回答倒是圆滑了许多,想必也是受到了近鈤的谣言质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