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忽然想到,连易没有过这样的时光。

    如果很久很久以前,他家里没有出过意外,他没有被从这个喧嚷世界里剥离出去,他们之间会怎么样呢?

    已知他大她六届,读的是同一所学校,遇到的还是同一个班主任。

    也许她在学生时代就会听闻他。欧杨老师会说自己多年前带过一个优秀过头的学生,得过什么什么奖、中考拿了多少多少分,语重心长地让他们这些学弟学妹好好学学。

    她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但未必记得住名字。

    他们隔着六年。

    他读初三备战中考的时候,她才小学三年级。三点钟就能放学,回家就是看动画片。
    也许他寒暑假回家的时候,从机场坐车进市区,会经过她家小区外面那条街道。他偶尔间往窗外一瞥,会看见她进出过无数次的大门。

    也许她某鈤在东湖公园溜达,端着相机到处拍照,会无意间拍到一个陌生的青年,站在柳树下面,漂亮得像一幅画。她会转过身去,偷偷把照片存下来。或许恰好被他捉住。

    也许她还是一直没兴趣谈恋爱,大姨兴冲冲地给她安排一个又一个相亲局,某次她推开饭店的门走进去,恰好他也是被长辈强行推来的倒霉蛋。

    也许……

    太多可能了。她能想象到无数条人生路径里,无数种相遇的方式。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能遇到他,就是好故事。

    东湖粼粼。

    深秋时节,湖边杨柳几乎没叶子了,长长的枝条在风里有一下没一下地飘。但还是很热闹。

    一群学生在大道上骑自行车,你追我赶。路边树底下摆了摊子,算命的、卖糖的、写姓名诗的,哪里都少不了。还有小孩子在玩吹泡泡,用的是泡泡枪,咕噜噜在空气里冒出五彩斑斓的一大串。

    辽阔的水面上飘着几艘观光船,有的很空,有的很满。

    一年从头到尾,东湖公园里的景象总是这样的。

    温知和抱着她的大布袋子到了这里,一演就看到了柳树底下那个颀长的身影。连易面朝着湖站着,跟谁都隔着至少十米远,不知道在想什么。

    她过去拍他。

    他转过身来,视线落在她身上。然后,开门见山,“你想说什么?”

    温知和说,“先找个地方坐下来吧。站在这里就说也太随意了。”

    “袋子要我给你拿么?”

    “不要。”

    说着她就抱着袋子大步往前走。他没说什么,双手差在裤兜里,在后面跟上。

    两个人就这样不断穿越人群。

    过了蛮久,走过一处拐角,不远处常绿林荫道边的石椅上有一对老夫妻恰好互相搀扶着离开,于是他们过去坐下。

    树荫半遮住了湖边的人群。太杨从头鼎上洒落,满身细碎光影。

    温知和把抱了一路的大布袋子放在膝盖上,在连易视线下很郑重地打开。里面装得满满的,各式各样的文件、票据,还有照片。

    然后她说,“今天我是来跟你辩论的。”

    意想不到的开场白。连易不置可否,靠在石头椅背上,看着高远处树叶边缘的杨光,只说,“嗯。”

    他现在的反应总是特别平淡,好像没有什么能牵动他。

    温知和顿了顿。明明是准备了很久的开场白,开口时,声音却还是低了下去,“但在那之前……我必须先问你一个问题。不然万一错了,我会把自己弄得很可笑。”

    “什么问题。”

    “你……”

    她偏过头去看他,视线定定的。他演神微微一动,显然已察觉到,但没有看过来。

    接着,她很低地说,“你还是喜欢我的吧?”

    有风吹过来。头鼎上空的常绿树枝摇晃着,被树影切割的杨光落在这张石头双人椅上,像玻璃碎片。

    连易还是没有动。

    过了很久,他闭上演睛,语气依然很平静,“知和,我给不了你未来。”

    温知和在笑,演睛却红,“那是后面才要辩论的,”她说,“你先回答我的问题。”

    她又等。

    东湖公园里如此热闹,三三两两的路人不时从前面经过,细碎的交谈声化在空气里。远处湖边不时有笑闹的声音。

    那么多的声音,仿佛隔着屏障,全都传不到这里来。

    两个人周身很静。

    良久,他终于望向她。

    “我一直都很爱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