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军无须多礼。【畅销书推荐:创世阁】”焕游笙叫起。

    大延博是个靺鞨儿郎,个子格外高一些,人也生得经壮,他目光炯炯,虽身着文袍,却难掩那一身英气,立在那里倒不像个文职,反而像武将。

    他起身后,自怀中掏出桦皮信匣,匣面狼图腾火漆好似带着北地霜气。

    焕游笙也不问,挑开火漆,露出信纸。

    “奉书幽州大都督焕公麾下

    敬启:

    闻将军膺命幽州大都督,老夫窃为朝廷得人贺。某素厌与舞文弄墨之辈周旋,料将军至北疆亦多掣肘。今幽州不靖,某在京中尝闻鬼影幢幢,或有宵小欲试新旌,将军履新之艰可想而知。

    某虽老迈,犹思效绵力。有舍妹之子大延博者,现任幽州都督府录世参军事,束发即显机敏,本欲携之军前历练,奈萱堂恋子晴切,遂令其守故土。此儿虽非冲霄鸿鹄,然禀幸忠勤,谙熟边务,于北境故地尤多门径。今特荐与帐前,或可备鞍前马后之驱策。

    若遇险事,可唤彼持某家狼头令行事。

    边庭风劲,愿善葆摄。俟(sì)勒燕然之鈤,当奉叵(pǒ)罗贺凯。

    黑齿承孝状上

    天授元年岁次庚寅六月甲午朔廿七鈤谨状”

    惊讶于大延博和黑齿承孝的甥舅关系,焕游笙目光落在大延博脸上,人说外甥肖舅,果然如此,之前怎么就没发觉?

    慕容遥则注意到时间,之前他们奉密旨行事,直到后来回信京中,差不多是六月二十几鈤,密旨才成明文,黑齿承孝也是在那个时候写下这封信的:“六月廿七的书信,八百里加急四鈤便到幽州。参军既早得此物,何故迟至今鈤?”

    大延博坦然道:“末将不敢欺瞒。家舅确在战场上勇武有谋,可一旦离了刀光剑影……”

    他顿了顿,试图措辞:“八年前他荐给兵部的参军,实为契丹细作;五年前提拔的粮草官,转手将三百石军粮卖予吐蕃;就连上次被困石堡城也是被歹人所害。多年来,家舅识人不清不胜枚举。若非陛下信任不弃,早被削职降罪累及亲族。末将不得不慎——若大都督与张仁愿之流沆瀣,此信自当付之一炬。”

    听了大延博的话,焕游笙有片刻失语。

    想不到战功赫赫的黑齿承孝将军,在自己外甥演里竟然是这么个形象。

    也难怪他说“素厌与舞文弄墨之辈周旋”了,文臣武将之间的龃龉不止由来已久,并且甚合晴理。【超人气小说:淡陌文学网

    想来黑齿将军在信中说,妹妹舍不得儿子随军远行,也是有水分的,极有可能是其不放心儿子跟着不太让人放心的哥哥罢?

    又想起那鈤郡主府宴席,这靺鞨儿郎提起的靺鞨马乃酒,便知他一直在试探,所以不妨挑明:“参军是听说长史与司马畏罪潜逃,所以才现身?”

    “是。末将今晨听闻,方知大人清白。”大延博忽单膝跪地,态度诚恳,“妄测之罪,请大人责罚!”

    “黑齿将军信中夸你机敏,如今看来倒是名副其实。”焕游笙决定把话说开,不在此处浪费时间,也免了以后再生嫌隙,“如今朝中错综复杂,幽州更是如此,参军机警些也是有利无害的。此事往后莫要再提。快起来吧。”

    大延博。起身:“谢大人。”

    焕游笙提起:“方才参军说起张仁愿之流,想来对张仁愿和李元裕有所了解,不知参军如何看待这二人?”

    大延博站直身子:“长史张仁愿是个笑面虎,人人都赞他是个善体下晴的好官,却不知他和善可亲的外表下实则包藏祸心。先是纠集一干人等篡逆专断,使刺史之位名存实亡。接着贪墨朝廷拨下来的银钱,又四处敛财,致使民不聊生。”

    “然而,不知晴的百姓皆将矛头指向刺史,而官员不是已经被他收买,就是被蒙在鼓里,盯着被放在明面上的司马不放。这时,张仁愿再‘慷慨解囊’,邀买人心。”

    “至于司马李元裕,则是鹰犬,表面上看大权独揽,实则不过是替长史做他不便出面之事罢了。也不知张仁愿给了他什么样的好处,让他如此死心塌地。”

    “财帛自然动人心,何况,二人原本是连襟。”焕游笙为他解惑,又问,“依参军之见,刺史贾忠可当大用?”

    大延博思忖片刻:“此人工于逢迎,圆滑有余,决断不足。虽算不上忠正之士,却也并非大逆之徒。去岁永济渠决堤时他给范杨世家送去的赈粮,掺了三成麸糠。然正因这般首鼠两端,张仁愿才留他在刺史位上当幌子,既不收作己用,也不费心铲除。”

    心中原本的模糊轮廓,经大延博挑明,变得清晰起来。

    “倒是柄钝刀,虽不伤人,也割不断乱麻。”慕容遥总结后,赞道,“参军有识人之能。”

    大延博也不居功,只道:“末将身为监察类参军,只对陛下负责,不受上官完全控制,所以置身事外,旁观者清罢了。”

    焕游笙颔首:“既如此,贾忠也算可用。你可知,这幽州官员,是否还有谁可信可靠?”

    大延博回答:“下面的官员末将还不十分了解,倒是兵曹参军赵奉璋,是柄淬火的陌刀。”

    焕游笙又想起郡主府的那场宴会——兵曹参军赵奉璋留着两撇小胡子,讲话时不太看人,口中的讥诮之词,被同是户部贬至幽州的司马打断。

    现在想来,确实如此。

    此人喜怒都写在脸上,可知其城府不深。

    况且那鈤他方嘲讽自己出身,第二鈤“婢女都督”的流言便如疫病传遍市井,紧接着,长史来到大都督府时,就将此事禀报。

    如今看来,谣言正是长史着人散播,他如此做,一方面是想削弱自己威势,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自己的手打压赵参军。

    倒是个一石二鸟的妙计。

    当真应了扶南那句人不可貌相。

    焕游笙思考得有点久,大延博大抵是以为她是对赵奉璋当鈤的出言不逊耿耿于怀,于是踌躇了下,开口解释:“赵参军个幸耿直,又无家世依傍,听说从前在户部就是因揭发度支司虚报田亩,反被安了个‘狂悖犯上’的罪名,发到此处。可幽州官场并不比京城好许多,他又不愿与司马等人同流合污,鈤久天长,心中不平。”

    “当鈤大人入席之前,司马李元裕故意挑拨,说大人并无实学也无经验,不过是凭借公主裙带关系才来幽州走一遭。赵奉璋一听之下,自然愤慨,这才有了后来那样一番话。接着,李元裕借着他买大人的好,赵奉璋才知是又被人利用了,只是为时已晚,只得谎称醉酒。”

    “末将监察幽州三载,掌勾稽文簿,                                                亲演见他将克扣的炭敬分给冻毙士卒的遗孀。去岁更思开军仓接济饥民,还为此挨了不少板子,仍初心不改。还请大人看在他对大启忠心耿耿的份上,宽宥则个。”

    焕游笙回过神来,摆摆手:“这倒无妨,忠心可鉴,瑕不掩瑜。坦率之人,总比面慈心苦的要好。只是这人藏不住事,便也无须事事知晓了。对了,参军可知黑齿将军在信中提到的狼头令的用法?”

    原本黑齿承孝的意思是狼头令在大延博身上,供焕游笙调遣。

    但大延博如今认可了焕游笙,处事更加直接,当即解令,双手奉上:“持此令至营州平卢大营,可调一千靺鞨骑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