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帝国实录
第一章
[1]《宋史》卷1《太祖纪一》,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经选经典文学:月影小说网】
[2]《宋史》卷1《太祖纪一》,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
[3]《宋帝列传》之《宋太祖》第11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版。
[4]《宋史》卷1《太祖纪一》,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
[5]《宋帝列传》之《宋太祖》第37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版。
[6]《旧五代史》卷128《王朴传》,中华书局,1976年5月版。
[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
[8]《宋史》卷256《赵普传》。
[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开宝六年。
[1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
[11]《宋史纪事本末》卷4。
[12]《宋史》卷481《南汉刘氏世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
[13]《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
[14]《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
[15]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辽全图”,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16]转引自张家驹:《赵匡胤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版。
[17]《新唐书》卷50《兵志》。
[18]《旧五代史》卷98《安重荣传》。
[1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元年。
[2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元年。
[21]上述引文见《资治通鉴》卷216唐玄宗天宝十载正月等前后各卷。
[22]《宋史》卷161《职官志》。
[23]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二十四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
[25]《范太史集》卷26《论曹诵札子》,《宋史》卷162《职官志》。
[26]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二十四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2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29]《新五代史》卷52《张彦泽传》。
[3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
[31]汪藻《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
[32]文莹《玉壶清话》卷8,转引自《宋帝列传》之《宋太祖》,第153页。
[33]见王夫之:《宋论》。
第二章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七册,专集第27《王荆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七册,专集第27《王荆公》,中华书局1989年版。
[3]张白山:《王安石前期诗歌及其诗论》,载《文学遗产》1980年第二期。
[4]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王安石变法》,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
[5]《中国宋辽金夏习俗史》第三章《宋代物质生活习俗》。
[6](宋)苏洵:《辩奸论》。
[7]《宋词选》第37页《柳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新版。
[8]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4—75页。
[9]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1—72页。
[10]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1页。
[11]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96页。
[12]《治乱警鉴》第三卷,第223页。
[13]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96页。
[14]《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60,与王介甫第一书。
[15]《宋史》卷327《王安石传》。
[16]《宋史》卷336《司马光传》。『公认好看的小说:忠你小说网』
[17](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0。
[18]《宋史》卷336《司马光传》。
[19]《嵩山文集》卷1《元符三年应诏封事》。
[20](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2,兵制四。
[21](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24,国用二。
[22](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24,国用二。
[23]柏杨:《中国人史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第608页。
[24](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七,熙宁二年。
[25]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7页。
[26]《宋史》。
[27]《史记》卷53,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28](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九,元丰八年。
[29](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九,元丰八年。
第三章
[1]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2第52页《徽宗》。
[2]《铁围山丛谈》卷1,中华书局1983年版。
[3]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284页。
[4]《宋史》卷471《曾布传》。
[5]《海岳志林》“奇绝陛下”,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本。
[6]《海岳志林》,“俊人”篇。
[7]《宋人轶事汇编》卷13《米芾》。
[8]《海乐志林》“请砚”篇。
[9]《宋帝列传》“宋徽宗”,第282页。
[10]《宋史》卷471《章惇传》。
[11]《宋史》卷471《章惇传》。
[12]《宋史》卷314《范纯仁传》。
[13]《宋史》卷351《张商英传》。
[14]《挥塵录》“后录余话”卷之一,《陈禾节义敢言》。
[15]《宋史》卷348《毛注传》。
[16]《宋史》卷348《徐绩传》。
[17]《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15。
[18]《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16,《哲宗》。
[19]《宋史纪事本末》卷48《建中初政》。
[20](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13,四部丛刊本。
[21](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9,元丰
第一章
[1]《宋史》卷1《太祖纪一》,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经选经典文学:月影小说网】
[2]《宋史》卷1《太祖纪一》,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
[3]《宋帝列传》之《宋太祖》第11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版。
[4]《宋史》卷1《太祖纪一》,中华书局,1985年6月版。
[5]《宋帝列传》之《宋太祖》第37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7月版。
[6]《旧五代史》卷128《王朴传》,中华书局,1976年5月版。
[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
[8]《宋史》卷256《赵普传》。
[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开宝六年。
[1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
[11]《宋史纪事本末》卷4。
[12]《宋史》卷481《南汉刘氏世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
[13]《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
[14]《新五代史》卷72《四夷附录》。
[15]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辽全图”,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16]转引自张家驹:《赵匡胤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版。
[17]《新唐书》卷50《兵志》。
[18]《旧五代史》卷98《安重荣传》。
[1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元年。
[2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元年。
[21]上述引文见《资治通鉴》卷216唐玄宗天宝十载正月等前后各卷。
[22]《宋史》卷161《职官志》。
[23]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二十四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
[25]《范太史集》卷26《论曹诵札子》,《宋史》卷162《职官志》。
[26]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二十四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2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29]《新五代史》卷52《张彦泽传》。
[3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
[31]汪藻《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
[32]文莹《玉壶清话》卷8,转引自《宋帝列传》之《宋太祖》,第153页。
[33]见王夫之:《宋论》。
第二章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七册,专集第27《王荆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七册,专集第27《王荆公》,中华书局1989年版。
[3]张白山:《王安石前期诗歌及其诗论》,载《文学遗产》1980年第二期。
[4]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王安石变法》,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
[5]《中国宋辽金夏习俗史》第三章《宋代物质生活习俗》。
[6](宋)苏洵:《辩奸论》。
[7]《宋词选》第37页《柳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新版。
[8]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4—75页。
[9]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1—72页。
[10]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1页。
[11]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96页。
[12]《治乱警鉴》第三卷,第223页。
[13]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96页。
[14]《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60,与王介甫第一书。
[15]《宋史》卷327《王安石传》。
[16]《宋史》卷336《司马光传》。『公认好看的小说:忠你小说网』
[17](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0。
[18]《宋史》卷336《司马光传》。
[19]《嵩山文集》卷1《元符三年应诏封事》。
[20](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2,兵制四。
[21](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24,国用二。
[22](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24,国用二。
[23]柏杨:《中国人史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第608页。
[24](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七,熙宁二年。
[25]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77页。
[26]《宋史》。
[27]《史记》卷53,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28](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九,元丰八年。
[29](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之九,元丰八年。
第三章
[1]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2第52页《徽宗》。
[2]《铁围山丛谈》卷1,中华书局1983年版。
[3]林语堂:《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284页。
[4]《宋史》卷471《曾布传》。
[5]《海岳志林》“奇绝陛下”,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本。
[6]《海岳志林》,“俊人”篇。
[7]《宋人轶事汇编》卷13《米芾》。
[8]《海乐志林》“请砚”篇。
[9]《宋帝列传》“宋徽宗”,第282页。
[10]《宋史》卷471《章惇传》。
[11]《宋史》卷471《章惇传》。
[12]《宋史》卷314《范纯仁传》。
[13]《宋史》卷351《张商英传》。
[14]《挥塵录》“后录余话”卷之一,《陈禾节义敢言》。
[15]《宋史》卷348《毛注传》。
[16]《宋史》卷348《徐绩传》。
[17]《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15。
[18]《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16,《哲宗》。
[19]《宋史纪事本末》卷48《建中初政》。
[20](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13,四部丛刊本。
[21](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9,元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