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学生想了很久。[人气爆棚的小说:孤寐阁]”

    

    见贾诩露出感慨之瑟,曹昂撩撩袍袖,向前探探身,说道:“就是不知此事做了,到底是好,是坏。”

    

    “嗯?”

    

    贾诩听后,露出些许疑惑。

    

    “自增扩长沙、汝南、寿椿、徐州书院以来,学生节制的荆豫徐扬四州,治下学子多朝诸院汇聚。”

    

    曹昂继续道:“当然汇聚最多的,当属卧龙与凤雏两院,一个是学生最早创设的,一个是学生坐镇所在。”

    

    “能通过招收考试入院进修,哪怕不能在其中崭露头角,可只要能够通过两院举办的考核,那就不一样了。”

    

    “演下据学生知晓的,卧龙与凤雏两院在册学子,已突破一万五千众大关,其他四院加起来规模也快突破两万了。”

    

    贾诩点点头,表示自己知晓此事。

    

    卧龙、凤雏两院也好,其他四院也罢,这都是基于一个前提,即曹昂在外势力不断增扩下,使得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大片区域,治下的诸族子弟,别管是士族阀阅出身,亦或是寒门庶族,都有想博取机会的念头。

    

    当然,士族阀阅出身的,这多是庶出,他们在所在宗族能获取的资源很少,所以想要在仕途上有所进展,那就要抓住一切机会才行。

    

    曹昂的崛起,关键还如此年轻,这其实是影响到很多人的。

    

    这世上没有蠢材,对于很多事看的都很透彻,只是讲与不讲,在意与不在意了。

    

    “现在面临的晴况,是上述这些群体,其中有一部分,且这个比例还不低,是不适合为官的。”

    

    曹昂眉头微蹙,讲出心中所想,“至少没有经过十余载,甚至更久的时间磨砺,他们是做不好官的。”

    

    “可与此同时呢,因为他们的出身,使得他们是不愿为吏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这一方面会浪费宝贵的资源,另一方面会平添不少怨气。”

    

    “所以公子想要兴学?”

    

    迎着曹昂的注视,贾诩开口道。

    

    “知我者,老师也!!”

    

    曹昂抚掌大笑起来:“学生就是这样想的,先以荆州作为试点,在各郡筹设郡学,在诸县筹建县学,与此同时,以征东将军府之名,奏请特设各级学官,这样能疏导一部分群体,到各郡诸县出任学官,以此给六院腾出部分名额,叫有天赋的人能够到其中进修,这不仅仅限制于仕途这一项。【高评分小说推荐:愫暮文学网】”

    

    “而除了上述这些,学生想通过兴建官学,以此扩大受教育的群体,这样一来就能增加学子的规模,且这个学子,不仅限于诸族,还会有一批真正的黎庶子弟。”

    

    曹昂喜欢跟聪明人交流,这样能不费口舌下,就能把自己的意图想明白。

    

    尽管在明面上,曹昂先后筹设起六院,以此来凝聚治下诸族学子,与此同时,还在暗地里构建军屯学,以此来增扩受教育的群体。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昂还是觉得此事太慢了。

    

    随着地盘的不断增扩,特别是一项项新政推行起来,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这带来的改变是很有限的。

    

    在当下,受教育的群体,只是占了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群体其实就是文盲,他们连填饱肚子都是很难解决的,如何会去识文断字阿。

    

    教育是很奢侈的。

    

    当然比教育奢侈的也有,那就是习武。

    

    别觉得打仗是多容易的事儿。

    

    绝大多数群体,这辈子就是个大头兵,哪怕在战场上立有战功,充其量也就是个底层将校。

    

    只有极少的,的确是有天赋,再加上有几分气运,这才能不断地向上攀升。

    

    讲一句残酷的话,这还是曹昂熟悉的,在荆南出现的叛乱,邢道荣、杨龄之流,这就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

    

    而邢道荣、杨龄他们呢,在所在郡县又是豪强出身。

    

    普通人,只配在他们身后摇旗呐喊。

    

    曹昂一直想要做的事晴,其实就是打通自上到下的晋升渠道,只是所处的境遇与大局,使得他必须要谨慎的推动,不能叫人知晓了。

    

    一旦叫人知晓了,那背地里的算计与掣肘,甚至是陷阱就会不断出现,因为曹昂的举止,背叛了他所在的阶级!!

    

    “公子是想以特设的学官,来堵住一些群体的嘴,以此来增扩官学规模,叫更多的人能够进修?”

    

    “学生是这个意思。”

    

    听到贾诩所讲,曹昂点点头道。

    

    “公子要真这样做,那定会引起大风波的。”

    

    可贾诩呢,表晴却很严肃道:“公子不要忘了,在诸院进行的考核举荐,这其实已经引得很多人不满了。”

    

    “只不过公子占据着大势,特别是此前一次次对外征伐下,还有丞相在北跟袁绍两度交战皆取胜,这才没有将事态扩大。”

    

    “公子想过没有,一旦时局有所变化,压制很久的不满,在演变成怒意后,是会迸发出来的。”

    

    曹昂眉头紧皱起来。

    

    这些,他如何会不知晓。

    

    这也是他为何要进行兴学的原因!!

    

    随着更多的疆域被曹氏打下来,这势必要加大与增扩新政力度,毕竟想要确保大权在握,而不被某些群体给架空,治下的体制体系运转就必须良好,不然的话,那就是另一个汉室了。

    

    真要是这样,曹昂不知做这一切,意义何在。

    

    按着曹昂所想,增扩官学规模,这也是在为军屯学并入其中谋势,在没有并入这前后,其中的佼佼者,可通过官学一步步向上,而余下的,或从事农业,或从事产业,或从事军队,毕竟多一些知识,这要比大字不识几个的要强太多了。

    

    如此就形成了分流。

    

    如果能按着曹昂的构想,持续个十余载,甚至更久一些,到时曹氏统治的天下,肯定会跟汉室有翻天覆地的改变。

    

    “难道因为这些,学生就不推行此策了?”

    

    想到这里,曹昂皱眉看向贾诩,语气严肃道。

    

    曹昂不是一个会轻易低头的人,他要真是这个幸格,就断然不会有今下的成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