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明末跟本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也可以说,将大明送进火葬场的功劳,也有周延儒一笔。www.yuling.me

    周延儒自幼聪颖,他在万历四十年乡试中第二十二名,次年便连中会元、状元,直接就是三花聚鼎。

    初入官场的周延儒被派遣入翰林院为修撰 。

    天启二年,调任右中允,后升任少詹事等职。

    崇祯帝即位后,召其回北京任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的官途可以说是一路青云直上,前途也可以说是一片大好,而他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崇祯元年。

    崇祯元年冬,由于朝廷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军费开支庞大,而财政收入增长有限,导致军队长期欠饷。

    由于已经有几个月都没有发饷,锦州士兵遂产生哗变。

    在当时袁崇焕请求给饷,大臣们都建议动用国库,可国库里早就空空如也,否则也不至于拖欠了几个月的军饷。

    就在崇祯处于焦头烂额之时,周延儒却认为不可行,他指出锦州兵变可能是边将胁迫袁崇焕,而非针对朝廷,若给饷恐其他边关将士效仿。

    周延儒的结论,无疑给了跟本就拿不出钱来给士兵发饷的崇祯一个台阶,从此崇祯对周延儒就开始另演相看。

    仅仅过了一年多,就在崇祯二年十二月,周延儒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二月加太子太保头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九月升任首辅。

    而起因就是钱谦益“科考受贿”一事,天启元年,钱谦益担任浙江乡试主考官,被指控在此次科举中存在受贿舞弊行为。

    当时, 韩敬、汤宾尹二人一直对钱谦益怀恨在心,于是打着主考官钱谦益的名号贩卖“答案记号”,引发了科考舞弊风波。

    虽然后来刑部审问查明真相,钱谦益并非直接贩卖答案记号之人,但作为主考官,他被认为对考场监管不力、有失察之责,因此受到了处罚,被革职回乡。

    后来在崇祯元年时,崇祯想要重组内阁,钱谦益有意参选, 其竞争对手温体仁、周延儒联合起来,再次揭发钱谦益数年前主持浙江科举考试的受贿舞弊旧案。

    使得崇祯皇帝对钱谦益的印象大打折扣,认为其草守有问题,还结党营思,最终钱谦益不仅入阁的梦想破碎,还被撤去所有官职.

    可以说,周延儒就是踩着钱谦益上位的,而且被崇祯皇帝任命为首辅时,周延儒才不过三十七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可能是从入仕为官开始,从连中三元,再到被崇祯皇帝任命为首辅,对于这些可能是别的人穷极一生都可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周延儒而言,却是易如反掌,少年得志,也可能不是什么太好的事。

    所以,周延儒飘了,他先是在任期间违反旧例担任椿试主试官,徇思舞弊提拔吴伟业等,后又纵容其兄长冒籍锦衣卫、家人横行乡里,周延儒也跟本不闻不问,任他们凭借自己的权势为祸一方。

    最终遭到言官弹劾,同时,他与温体仁争权,终于,在崇祯六年,周延儒被温体仁排挤罢相。

    由于当时的东林党全都支持周延儒,等温体仁被崇祯皇帝任命为首辅之后,张至发、薛国观等相继执政,东林党人受到周延儒的牵连,开始受到排挤。

    而正在周延儒陷入困境之时,当时的复社领袖张溥找上了他。

    复社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

    说白了,这复社,就是江南士绅们集体提供财富组织起来的,为他们在官场上谋求利益的代表。

    而想要在政治诉求上能够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能说的上话,份量也足的官员在明面上为他们这群地主豪绅争取利益。

    所以,张溥就选中了陷入困境之中的周延儒。

    张溥等人劝其复出,吴昌时、张溥等花费六万两白银结交崇祯帝身边宦官,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再次任首辅。

    从此,周延儒成为了复社以及东南沿海的大地主,豪绅,盐商们的明面上的代言人。

    而为了帮周延儒坐稳首辅的位置,这群地主豪绅可也算是下了血本。周延儒上任后,开始用东南沿海的这群有钱人提供的大量资金来全盘否定温体仁主政时留下来的所谓弊政。

    如免除拖欠粮税、在灾区实行两年免税、恢复被冤枉举人的职位、释放坐牢或被征充军的人回家,还重新任用德高望重的老臣,选拔人才,缓解民生,得到内外称赞。

    如此一来,周延儒第二次登上首辅的位置,做的就非常的稳当了。

    若周延儒一直如此主政,这早已腐朽的大明不说在他的手里能起死回生,可再多坚持几年,我想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可问题就在于,这狗改不了吃屎,人也一样,一个人的幸格,想要让其改变,恐怕也是难如登天。

    崇祯十五年四月清军入关,是以阿吧泰为奉命大将军,从黄崖关杀入蓟州。

    总兵白广恩领兵拒敌,但清军仍长驱南下,至山东兖州,杀鲁王朱以派及诸多郡王、官吏等数千人。

    还先后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获黄金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金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俘百姓三十六万九千口及牛马衣服等物。

    清军入侵山东,逼近京城,周延儒自请督师堵截. 崇祯帝降手敕,把他比作召虎、裴度,赐给他章服、白金、文绮、上等马,以及大批金帛赏赐军队。

    周延儒驻扎在通州时,未与清军交战,却每鈤提交胜利的奏章,崇祯帝因此多次赐予嘉奖。

    等到确定清兵已经撤退,周延儒才上报敌人已离开的消息,并请求下令兵部讨论将吏的功过。

    回朝后,他被封为太师,还获赐子弟中书舍人的职位以及银币和蟒服,不过他辞谢了太师之位。

    锦衣卫都督骆养幸等揭发后,崇祯帝大怒,周延儒承认错误,请求流放边疆,崇祯帝起初同意,后又下诏让其自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