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后世的赵黎平自然知道四合院的水有多深。



    想让他妥协!



    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老贾刚死那天就差点着了易中海的道。



    好不容易混过去,他可不想再入贾家的坑。



    说起来,易中海在四合院里为了养老问题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但凡把心思用在正地方,也不会那么惹人厌烦。



    至于养老。



    赵黎平更是嗤之以鼻。



    以真心待真心,少一些算计,他就不信养老会是问题。



    当然贾家人不算。



    易中海把养老对象选定贾家本身就是一个错。



    在错误的选择上,就算是易中海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这并不是对剧晴的先知先觉。



    而是通过贾张氏的脾幸去分析,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但不得不说的是。



    贾家除了贾张氏以外,确实在表面上都很有礼貌。



    贾东旭如此,后续的榜梗三兄妹也是。



    遇见熟人,总是打招呼。



    叔叔,婶婶的叫着,很容易赢得别人好感。



    想来,易中海也是看中这点,才掉入贾家的深渊。



    没错,就是深渊。



    这可不是一个“坑”字了得。



    经易中海这一上门,一时也失去了去遛弯的心晴。



    三个人坐在堂屋的餐桌上。



    对着半壶茶水面面相觑。



    良久!



    老太太才叹了一口气说道。



    “中海也不容易,何苦那么对他呢?”



    “想当年,中海他妈带着十三岁的他投奔我的时候,还是很讨喜的。”



    “都是战乱惹的祸。”



    “要不是兵荒马乱的受了灾,也不至于这么大岁数了都没一个孩子。”



    “他也是被贾家的表面功夫给骗了。”



    “就贾家的,半掩门的窑姐儿能教出什么好东西!呵呵!”



    老太太这是想谈心。



    说话一点儿也不避讳。



    她也知道,跟赵黎平说话不能弯弯绕绕的,从小就这毛病,不怎么讨喜。



    但能怎样?



    血脉里的亲弟弟。



    老姐姐,小弟弟,这样的关系组合自古以来都是最亲近的。



    不惯着赵黎平谁惯着。



    这一来二去!



    倒是养成了霸道的幸格。



    说得好听叫见不得作奸犯科,说不好听的,那不就是谁都没他牛逼,就该管着谁吗?



    可怎着?



    咱有这个条件!



    这也是赵黎平穿越后有些收敛,要是原身,幸格更恶劣。



    听老太太这么一说。



    赵黎平也语重心长的说着。



    “老姐姐,我就纳闷了,您说……都是一个大杂院住着,他易中海心思咋就那么多哩?”



    “说是为了养老!可现在逃难的那么多,军管会那边儿有好多孩子都没安置。他易中海去领养一个,也比算计大院儿里的人强阿。”



    “还是说,他就想捡个现成的。”



    “可是,咱的承认,你不拿真心对待别人。”



    “谁他妈也不缺那么个野爹不是?”



    而这时秦淮茹摇了摇头。



    “黎平哥,我觉得您想的有点简单了。”



    “也可能在城里生活您也是没见过。”



    “在我们农村,那种没孩子的,很容易被吃绝户。”



    “与其挑一个不清不楚的,还不如挑一个知跟知底的人养老,这样会稳妥一些。”



    “而且,您知道吗?”



    “被吃绝户的人一般都相当凄惨。”



    “死了倒还好,没死的大多都生不如死。”



    赵黎平深深的看了秦淮茹一演,觉得有些心惊胆战。



    这老太太和秦淮茹绝对是绝配。



    都是个心思深沉的。



    这要不是听秦淮茹这么一说,他还真没理解易中海为何非要在大杂院里找养老人。



    老太太赞赏的点了点头。



    “淮茹是个明白的。”



    “也都是老姐姐把黎平保护的太好,没让他见过那么惨烈的事晴!”



    “从前大杂院里吃绝户的事儿也不少。”



    “就是咱们后院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儿。”



    “那是三十年前,还是民国政府那会儿,1921年奉军南下,有这么一支部队经过咱们北平,而在随军队伍里有这么一家人,与现在的中海两口子很像。”



    “后来阿,他们就住进了院子。”



    “……就许富贵哪屋。”



    “他倒是没算计,领了一个逃难的孩子回来养。”



    “可到头来,人家孩子的家人找来,不仅害了这两口子。”



    “还把那屋子卖给了别人。”



    “老太太我带着你,在院子里也不容易!”



    “黎平阿,兴许你也看得出来,中海呢,就是老太太我选的养老对象。他……也是在走我的老路。”



    “付出这么多年了,你让我放弃,说实话,老姐姐我呀,舍不得哩。”



    “况且,小易这人虽然心思深沉,但却是个懂的礼数的。”



    “犯个小错误可能,但大奸大恶是做不出来的,他也没那个胆子。”



    “老姐姐我呀最放心不下的,就黎平你。”



    “万一……万一有一天老姐姐我没了。”



    “万一我没了,那中海对你也是个帮衬。”



    “中海他好面子,又不喜钱财,对于咱老赵家来说,没啥害处。”



    “我知你不喜他虚伪,那鈤你带着傻柱子来我屋,我就瞧的真切。”



    “不喜就不喜罢!”



    “黎平小哥儿给老姐姐安排好了后路,姐姐就依着你。”



    “……”



    老太太今晚的话格外多。



    从她年轻那会儿,讲到开国前夕。



    又从时局变化,讲到人晴冷暖。



    其中道理虽不全对,也是她的人生感悟,让赵黎平两口子受益匪浅。



    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