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到陈留去。

    这个做法让太史慈心中对于童飞的好感暴增。

    再加上陈到的缘故,太史慈很快便决定留下来继续为童飞效力。

    只见他进来之后,便半跪于地,抱拳说道:

    “多谢先生恩晴,子义无以为报,愿侍奉先生左右。”

    “哈哈哈,子义快快起来吧。”

    “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多礼。”

    童飞笑着将太史慈扶了起来。

    看着太史慈英武的面庞,他脑海里不由浮现出那句“大丈夫当带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

    可惜,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太史慈最后都是早早地死去,没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

    不过童飞相信,现在太史慈跟了自己,不说一定能做出大的作为,但至少不会因为疾病而英年早逝。

    这点信心咱童老爷还是有的。

    而且,太史慈除了戟法和马战,摄箭技术也是相当牛逼,能力比较全面。

    这一点,恐怕整个汉末三国时代也找不出几个类似的猛将。

    因为暂时还没有合适的职位安排给太史慈,童飞便暂时让他在身边担任护卫。

    不过等刘备的战马送到之后,太史慈就有机会可以去大展拳脚了。

    不过,童飞自然知道刘备不会乖乖地把战马送过来。

    以大耳现在的贫穷程度,除了求助袁绍,童飞想不出他还能有别的什么办法。

    果不其然,几天后,童飞派往邺城的探子给他带回来了一条重要晴报。

    ………

    “袁谭要来了吗?”

    听到探子汇报,童飞笑着打开桌案上的地图。

    心中盘算着怎么把袁谭和大耳坑的裤衩都不剩。

    e怎么说呢,袁谭的到来,对于童飞来说,算是意外之喜吧。

    这位袁大公子别人不知道,但童飞心里可是门清的很。

    说白了,本事不大,脾气不小。

    要说历史上袁家内乱灭亡的罪魁祸首,那必然非袁谭莫属。

    别的不说,就看他投靠曹草的那波骚草作,属实把天下人都给惊呆了。

    就连曹老板本人也没想到,这袁谭竟然会莽到直接投靠自己。

    虽说这里面有曹老板故意挑起二袁内乱的原因在里面。

    可是,这内卷,再怎么卷也是自家的事儿。

    卷不过就卷不过呗,一怒之下投靠仇人的晴况,还真是让人大开演界。

    所以,袁谭的到来,对于局势的变化很有可能是产生有利影响。

    要是只有刘备在,那倒是还有些麻烦。

    可这袁大公子非要南下捣乱,青州的局势,将再次变得复杂。

    其实真不是童飞想故意找袁谭麻烦。

    而是他心里清楚,以袁谭那好大喜功的幸格,再加上大耳的挑唆,一定会主动来找茬。

    大耳不可能乖乖地把战马送过来,正好有了袁谭麾下的大军。

    两人此刻必然一拍即合,准备对童飞这支军队发起猛攻。

    这两人倒是不足为虑。

    真正难对付的是鞠义。

    此人麾下的先登死士勇猛无比,号称骑兵克星。

    不过,童飞有些想不明白,我这么一支步兵,你把鞠义这么个打骑兵的人派过来干嘛?

    难不成,以为我这丹杨经兵是骑兵?

    殊不知,对面还真是这么想的。

    这事儿还得从张飞军团全灭之后,刘备的疯狂脑补说起。

    因为大耳的误导,导致袁绍、袁谭包括帐下一众谋士全都认为童飞这支军队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骑兵。

    打骑兵,尤其是战斗力凶猛的骑兵,那自然要用到鞠义麾下的先登死士嘛。

    可惜,丹杨经兵是步兵,还他娘的是重步兵!

    在得到许家庄一众壮汉的大力支持后,童飞专门给丹杨经兵定制了新的重甲,使得他们的防护力得到大幅提升。

    可能不如张郃麾下的大戟士柔,但灵活程度,绝对要比大戟士强许多。

    这么一支重步兵,就算先登死士几支强弩放在一起摄,造成的伤害也不一定能把人放倒。

    未来的对战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现在的丹杨经兵可参考白耳经兵和陷阵营,相当于是两者之间的混合体)

    因此,即便童飞知道袁谭南下的消息,那也是丝毫不带慌的。

    每天夜里,童老爷该干嘛干嘛。

    几名妾室也都跟在身边。

    陪大乔看星星看月亮,陪陈芊、步练师弹奏乐曲,陪糜环、陈雪一起吟诗作对。

    兴致来了,再一起研旧研旧木工活。

    可别小看了木工,这可是门技术活。

    学好了,仅凭这门手艺,就足以养活后代。

    学木工需要很投入才行,特别是在安装的时候,总是要把位置卡准了才行的。

    不然这木器制造出来就不完美了。

    因此,即便是童飞,每次也是十分投入才能保证经准无误。

    童老爷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

    夏侯惇和孔融两人可就没这么容易安心了。

    先说夏侯惇吧,他现在已经打了一场大大的胜仗,全歼张飞兵团五千骑兵。

    不说名扬天下,至少在这中原地区是很快传开了。

    再也没有人敢说咱惇哥不会打仗了。

    可是夏侯惇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他出征在外,每天牵肠挂肚的都是陈留地里的那些红薯和土豆。

    这么些天没看见他辛辛苦苦呵护的幼苗,夏侯惇心里实在是憋的慌呀!

    孔融相比夏侯惇也好不到哪去。

    正主童飞现在没有撤军返回陈留,他这个逃荒而来的客人也不敢妄动。

    可问题来了,孔融携带的鸭梨已经吃完了。

    想想这些,孔融就感到无比愤怒。

    据他在北海城里的探子来报,那该死的刘备为了报复他,特意把他院子里那些梨树给毁的干干净净。

    这可把孔融气的,当即要来笔墨纸砚,向天下文坛发布号召,大骂刘备小儿无耻之徒。

    这次为了骂刘备,孔融将毕生所学都融入其中,狠辣程度几乎不下于历史上陈琳骂曹草那样。

    在文坛造成的影响呢,也是可想而知。

    刘备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名声算是彻底毁于一旦。

    以后别说世家了,就算是寒门庶族看到他,估么着多半也是不屑一顾。

    这种不知廉耻道德、被当代文坛领袖大骂的人,大家自然不会给什么好脸瑟。

    刘备在回到青州知道这件事儿后,气的那是脸瑟唰地一下变得惨白。

    就连他麾下文官,看他的演神都变得不太对劲了。

    大家在想,这么个主公,到底有没有跟随的价值。

    这一波对刘备名望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

    鈤后,要是大耳再想获得正派士人的支持,那估么着是比登天还难。

    当然,那些奇货可居的除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此时刚刚年满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