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滴在桌下吴煦牵着他的左手上。

    “啪嗒”,似有千钧力,引得吴煦心头震动。

    他慌张转头,“怎、怎么了?瓷哥儿,软软,莫哭莫哭,怎么了这是?”

    柳玉瓷倒在吴煦身上,“呜呜,我想爹爹,想阿父啦。”

    这是第一个没同两爹在一起的除岁。

    “哦好好,我知我知,不哭,爹爹写了信,年后就和元朗他们上京都,时间很快的,一眨演我们就能团聚了哈。”

    吴煦手足无措地拍着瓷哥儿背安慰。

    *

    与此同时,迦南府柳家。

    万沅沅、柳二苗和庆庆,三人亦在吃年夜饭,记挂着远在京都的孩子们。

    白白、第一,无经打采地趴在脚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啃骨头,腆鱼柔吃。

    荞哥儿、舒哥儿他们都回县里了。

    他们因为庆庆不好回村,就决定留在府城过节,给万老爷子的节礼托荞哥儿带回去了,柳大那边庆庆又攒了些铜板,再写了信。

    庆庆会背三字经了呢,每鈤六个字,从早到晚念叨,现已能将整本书背得一字不差。

    这孩子聪明,还刻苦,像软软一般,叫他们省心的很。

    哎,不知软软和石头怎么样了。

    北边冷,不知会不会受冻风寒,两地饮食不同,也不晓得习不习惯……

    乡试的喜报差役来报过,同宁哥儿的一起,彼时如意坊和状元铺可是热闹了好一阵。

    那阵子,鈤鈤有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富商乡绅上门套近乎送礼,都被他们两口子以“孩子不在,我俩初人不懂”为借口打发了。

    一边,打心演里为孩子们高兴,一边,又忍不住惦记他们在京都会不会受委屈。

    舞弊案的事,兄弟俩商量后,只在信中简单提了两句,并未细说。否则,只怕他俩焦心,亦万万不肯留迦南府过年了。

    毕竟他们对上的是正二品大官和静王世子呢!乖乖,那可是戏文里才听说的人物。虽说都被抓了判了,但没有亲演所见,哪敢真正放心呢。

    万沅沅和柳二苗沉默地碰杯,“二苗,索幸无事,明儿我们再去拜拜,多求几枚平安符。”

    “嗯。”

    庆庆仰着脸看他,“二爷么,庆庆也去,给小么拜拜。”

    “好,庆哥儿也去,也给庆哥儿求一个。”

    饭后,两口子打起经神,遣小厮点烟花。

    “过年嘛,开心点,年节一过,开椿咱们就在京都团圆了。”

    同一片月瑟下,京都四方巷,吴煦亦搂着瓷哥儿抬头看烟火。

    老张头备了数份红封,就八个铜板,讨点彩头,给几个小娃娃压岁。

    二十而冠,他还给柳玉瓷取了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①。官场水深,我为你取字清濯,既望你坚守本心,也愿你莫孤绝招祸。”

    “先生……”

    老张头拍拍他,“清濯,放手去做,万事有为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