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跑腿的小书和代书都是十来岁,但绝对是最年轻的经书,又有秀才的功名,难免叫人嫉妒。

    所以现在看着牛旺当众刁难,好多人心中都隐隐泛起莫名的快感,饭也不去吃了,专站在一旁等热闹看。

    现场忽然鸦雀无声。

    赵老三被惹出真火,沉着脸才要说话,晏同光却忽然拉了他一把,轻轻摇头。

    千不对万不对,牛旺有句话说的很对,进衙门的没有孩子,怎能一味等人来救?

    若此番叫牛旺得逞,鈤后麻烦必然源源不断。

    瞧见晏同光和赵老三间的动作,始作俑者越发得意。

    是了,书生,年轻的书生面皮儿最薄,又好排场好脸面,被当众这么一起哄,往往便手足无措慌乱起来……嗯?

    牛旺愕然发现,演前这小子竟还是不闪不避笑盈盈的,耳朵面皮儿没一处泛红。

    屡试不爽的这一招不好使了?

    “我家穷,没银子。”年轻的经书大大方方道。

    众人哑然。

    你,你好歹是个秀才公,不要脸面的么!

    面子?

    对现在的晏同光而言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您算我的上司,又是长辈,总不至于为几口酒逼我砸锅卖铁借贷,断了我们孤儿寡母的活路罢?”晏同光突然加快语速,抢在牛旺开口前笑道,“我当然知道您是同我玩笑的,对吧?”

    现场好像变得更静了,不过原先瞅着晏同光的人,却已齐刷刷看向牛旺。

    墙头草而已,哪边热闹哪边倒。

    “呵,”牛旺真不愧是爬到刑房典吏的人,脸皮之厚难以估计,反应也快,竟立刻能没事儿人似的跟着笑,“那是自然,原是怕你们读书人放不开,这才玩笑几句,现下见你通透,也就放心啦。”

    话里话外都是“为了你好”。

    晏同光就觉得此人实在因险,“读书人”“读书人”,到了这一步还不忘挖坑。

    秀才出身的吏员毕竟是少数,因身负功名,往往刚进衙门就能拿到不错的职务,难免自诩清高,瞧不上其他同僚。而其他同僚也嫉恨他们抢了自己的饭碗,对这些自命不凡的书呆子很看不上,故而衙门六房之外,又隐隐分成读书人和非读书人两个派系。

    前者数量最少,但因为有朝廷承认的功名,晋升很快,即便犯错也会从轻处罚,县太爷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所以地位非常稳固,多少有点有恃无恐的意思。

    后者虽然大多地位不高,但数量极多,而且惯用因招、不讲理……

    两边积怨已久,多少年了,也没能分个高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