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被蒙古灭国以后段氏并没有彻底没落,而是被封为“大理总管”,世代协助蒙古管理云南。
这一代的云南总管是段功。
段功不但娶了梁王的女儿还做了王府平章事,参与云南的一切政务,可谓是权势滔天。
最近。
段府越来越热闹,不断有人送金银珠宝过来,试图说服段功弃暗投明,归顺明朝。
起初段功还有些沾沾自喜。
他还是有价值的,连大明都想吧结自己。
可是。
很快他就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儿。
既然大明想要招揽自己,为什么不在暗中进行,偏偏在大白天行事?
而且大张旗鼓,车水马龙的,前来劝降的人一波接着一波。
每回都是陈词滥调,每次给自己的金银都不多。
段功很快就意识到其中有很大的问题。
这些人可能就是做给梁王看的,想让他们翁婿之间离心离德。
段功急忙过去解释。
没想到梁王的猜疑心更重。
不但找人监视段功,还起了杀戮之心,没过几天就找人将他暗杀了。
段功之子段世继承了大理总管的位置,心中不免有些隔阂,时刻提防着梁王,将段氏掌控的军队逐渐往滇西转移。
真要到了梁王和明朝军队决战的时候哪方势大就投靠哪一方。
即便是明军占领了云南。
只要处理得当,没准段氏依旧可以延续大理总管的职务。
流水的朝廷。
铁打的段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梁王还是懂得的。
即便是他察觉到段氏对自己有所不满,甚至起了谋逆之心,可他依旧不敢随便动段世。
云南边境。
很多驻守的将领也收到了明朝的好处,纷纷投诚。
边关城池一个接一个的献出来。
明朝的版图一变再变,慢慢扩大着。
噩耗传到梁王府,梁王气的跳脚大骂那些叛变的将领。
不过。
这老家伙并没有征讨的心思。
他搞不明白明军只是在试探还是想一鼓作气吃掉云南。
万一是后者。
自己再要去招惹,那不是找死吗?
此刻。
他有些后悔了。
好好的做自己的云南王不好吗?干嘛要趁着明军西出平乱的时候骚扰边镇?
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得不偿失。
格局小了阿!
消息传回应天府,老朱龙颜大悦,在坤宁宫设家宴款待几位嫡子。
宴席上他特意表扬了朱橚,还提到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
诸位皇子恍然大悟,怪不得老五朱橚能够在云南之事上拔得头筹,原来是经研兵法,还写了本书。
朱棣自小就喜欢兵法,向往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闻言不禁大喜,向老朱讨要《东周列国志》。
老朱答应道:“这本书我已经看过好几遍,其中的战争案例都快能背诵了,给你们抄录一份儿也行!”
马皇后负责誊抄书稿。
她将徐妙云也找了过来。
徐妙云有些不乐意,嘟囔道:“我已经誊抄了一本,干嘛又让我做这种事晴,常姐姐也没有什么事晴要做,秦王、晋王的王妃更是清闲,为什么不让她们做这些事晴?我三弟可是一身伤,五哥也是刚刚好,我还要照顾他们呢!”
马皇后莞尔一笑说道:“就依你,让他们自个儿的王妃过来誊抄总行了吧?”
徐妙云立即微笑着说道:“多谢皇后娘娘!”
她一溜烟的跑出皇宫,生怕马皇后再改变注意。
太子妃常氏。
秦王妃王氏。
晋王妃谢氏。
朱棣的未婚妻郭慧被招进宫中,几人轮流誊抄书籍。
马皇后暗中观察着郭慧,发现她确实是秀外慧中,配得上老四朱棣。
她自己也帮老朱抄写了一份儿,将书卷原稿还给了朱橚。
几位皇子得到书稿以后自然是珍视无比,时时翻阅,领悟其中的道理。
朱棣拿到书稿以后废寝忘食的阅读。
看到书卷上娟秀的字迹,想着母亲对郭慧的评价。
朱棣不仅有些心驰神往。
未婚妻应该是一个温婉之人,配的上自己,鈤后也能成为贤妻良母,辅佐自己。
朱橚的事晴给了他一些启发,既然五弟能够写出《东周列国志》这样的书籍,能够得到父皇的表扬,为什么他就不能效仿?
朱棣打算仿照《三国志》的内容,将其写成白话本的故事,如果能做到通俗易懂而且有大量的经典战役,想必也能得到父皇的表扬。
虽然有些狗尾续貂。
但这却是朱棣想到的唯一一个引起老朱注意的方法。
说干就干。
整个燕王府都行动起来了。
朱棣到国子学请了许多读书人,连祭酒都找过来帮忙,详细的还原《三国志》当中的经典战例,忙活了两三个月,终于在自己大婚之前将写好的书卷献给老朱。
可惜。
珠玉在前。
老朱对朱棣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重新编订的《三国志》并不感兴趣,只是随意的表扬了几句而已。
朱棣有些失望。
不过。
他对即将到来的大婚却是充满了憧憬。
徐妙云之母谢氏到应天府商定女儿婚事并顺便参加老四朱棣的婚礼。
朱橚想起后世自己在网络上看到的种种传闻。
要么说是谢氏因为妒嫉,不让丈夫纳妾被老朱杖毙,要么说因为进宫的时候夸赞御花园好而被老朱赐死。
朱橚心惊柔跳。
当着徐妙云的面儿嘱咐谢氏在京城的时候一定要慎言慎行。
徐妙云点头说道:“母亲,五哥说的很对,父亲手握兵符本来就容易受人猜忌,你进宫的时候要是再胡乱说话,咱们徐家可能会被人弹劾,说不定要倒大霉的!”
谢氏被打过预防针,进宫和马皇后谈论女儿婚事的时候果然小心翼翼。
两家商定等到朱橚和徐妙云年纪再长一些就让他们完婚。
朱棣大婚的时候谢氏也参加了。
徐妙云全程跟在母亲身边,直到婚礼结束谢氏要回北平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
直率、莽撞的母亲没有闯出什么祸事。
她安心了。
新书启航,求收藏、鲜花、评价票、评论!
这一代的云南总管是段功。
段功不但娶了梁王的女儿还做了王府平章事,参与云南的一切政务,可谓是权势滔天。
最近。
段府越来越热闹,不断有人送金银珠宝过来,试图说服段功弃暗投明,归顺明朝。
起初段功还有些沾沾自喜。
他还是有价值的,连大明都想吧结自己。
可是。
很快他就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儿。
既然大明想要招揽自己,为什么不在暗中进行,偏偏在大白天行事?
而且大张旗鼓,车水马龙的,前来劝降的人一波接着一波。
每回都是陈词滥调,每次给自己的金银都不多。
段功很快就意识到其中有很大的问题。
这些人可能就是做给梁王看的,想让他们翁婿之间离心离德。
段功急忙过去解释。
没想到梁王的猜疑心更重。
不但找人监视段功,还起了杀戮之心,没过几天就找人将他暗杀了。
段功之子段世继承了大理总管的位置,心中不免有些隔阂,时刻提防着梁王,将段氏掌控的军队逐渐往滇西转移。
真要到了梁王和明朝军队决战的时候哪方势大就投靠哪一方。
即便是明军占领了云南。
只要处理得当,没准段氏依旧可以延续大理总管的职务。
流水的朝廷。
铁打的段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梁王还是懂得的。
即便是他察觉到段氏对自己有所不满,甚至起了谋逆之心,可他依旧不敢随便动段世。
云南边境。
很多驻守的将领也收到了明朝的好处,纷纷投诚。
边关城池一个接一个的献出来。
明朝的版图一变再变,慢慢扩大着。
噩耗传到梁王府,梁王气的跳脚大骂那些叛变的将领。
不过。
这老家伙并没有征讨的心思。
他搞不明白明军只是在试探还是想一鼓作气吃掉云南。
万一是后者。
自己再要去招惹,那不是找死吗?
此刻。
他有些后悔了。
好好的做自己的云南王不好吗?干嘛要趁着明军西出平乱的时候骚扰边镇?
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得不偿失。
格局小了阿!
消息传回应天府,老朱龙颜大悦,在坤宁宫设家宴款待几位嫡子。
宴席上他特意表扬了朱橚,还提到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
诸位皇子恍然大悟,怪不得老五朱橚能够在云南之事上拔得头筹,原来是经研兵法,还写了本书。
朱棣自小就喜欢兵法,向往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闻言不禁大喜,向老朱讨要《东周列国志》。
老朱答应道:“这本书我已经看过好几遍,其中的战争案例都快能背诵了,给你们抄录一份儿也行!”
马皇后负责誊抄书稿。
她将徐妙云也找了过来。
徐妙云有些不乐意,嘟囔道:“我已经誊抄了一本,干嘛又让我做这种事晴,常姐姐也没有什么事晴要做,秦王、晋王的王妃更是清闲,为什么不让她们做这些事晴?我三弟可是一身伤,五哥也是刚刚好,我还要照顾他们呢!”
马皇后莞尔一笑说道:“就依你,让他们自个儿的王妃过来誊抄总行了吧?”
徐妙云立即微笑着说道:“多谢皇后娘娘!”
她一溜烟的跑出皇宫,生怕马皇后再改变注意。
太子妃常氏。
秦王妃王氏。
晋王妃谢氏。
朱棣的未婚妻郭慧被招进宫中,几人轮流誊抄书籍。
马皇后暗中观察着郭慧,发现她确实是秀外慧中,配得上老四朱棣。
她自己也帮老朱抄写了一份儿,将书卷原稿还给了朱橚。
几位皇子得到书稿以后自然是珍视无比,时时翻阅,领悟其中的道理。
朱棣拿到书稿以后废寝忘食的阅读。
看到书卷上娟秀的字迹,想着母亲对郭慧的评价。
朱棣不仅有些心驰神往。
未婚妻应该是一个温婉之人,配的上自己,鈤后也能成为贤妻良母,辅佐自己。
朱橚的事晴给了他一些启发,既然五弟能够写出《东周列国志》这样的书籍,能够得到父皇的表扬,为什么他就不能效仿?
朱棣打算仿照《三国志》的内容,将其写成白话本的故事,如果能做到通俗易懂而且有大量的经典战役,想必也能得到父皇的表扬。
虽然有些狗尾续貂。
但这却是朱棣想到的唯一一个引起老朱注意的方法。
说干就干。
整个燕王府都行动起来了。
朱棣到国子学请了许多读书人,连祭酒都找过来帮忙,详细的还原《三国志》当中的经典战例,忙活了两三个月,终于在自己大婚之前将写好的书卷献给老朱。
可惜。
珠玉在前。
老朱对朱棣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重新编订的《三国志》并不感兴趣,只是随意的表扬了几句而已。
朱棣有些失望。
不过。
他对即将到来的大婚却是充满了憧憬。
徐妙云之母谢氏到应天府商定女儿婚事并顺便参加老四朱棣的婚礼。
朱橚想起后世自己在网络上看到的种种传闻。
要么说是谢氏因为妒嫉,不让丈夫纳妾被老朱杖毙,要么说因为进宫的时候夸赞御花园好而被老朱赐死。
朱橚心惊柔跳。
当着徐妙云的面儿嘱咐谢氏在京城的时候一定要慎言慎行。
徐妙云点头说道:“母亲,五哥说的很对,父亲手握兵符本来就容易受人猜忌,你进宫的时候要是再胡乱说话,咱们徐家可能会被人弹劾,说不定要倒大霉的!”
谢氏被打过预防针,进宫和马皇后谈论女儿婚事的时候果然小心翼翼。
两家商定等到朱橚和徐妙云年纪再长一些就让他们完婚。
朱棣大婚的时候谢氏也参加了。
徐妙云全程跟在母亲身边,直到婚礼结束谢氏要回北平的时候才松了一口气。
直率、莽撞的母亲没有闯出什么祸事。
她安心了。
新书启航,求收藏、鲜花、评价票、评论!